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三亚大豆育种一亩多收230斤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直播app下载网站    发布时间:2024-10-06 19:10:49
从种植到收获,前后近3个月,相比别的地方缩短20到40天。“北豆”南种结硕果——

  从种植到收获,前后近3个月,相比别的地方缩短20到40天。“北豆”南种结硕果——

  七月初,一条喜讯从崖州区坝头热带大豆优良品种选育试验基地传来,大豆南繁育种试验亩产超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5斤标准,“北豆”南种取硕果,让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博士刘方东欣喜不已。今年3月,该团队在三亚崖州区基地将1356份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从其中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种植到收获,前后近3个月,相比别的地方缩短20到40天。”刘方东说。

  “第一次尝试春季在海南进行大豆南繁育种,成绩还不错。”虽然已完成采收,但刘方东还是坚持到试验基地里去看看。7月20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埋头观察着大豆豆荚。黝黑的皮肤,魁梧的身材,一张比实际年龄沧桑得多的脸,头戴草帽正在田里忙活。这位来自安徽的38岁农业博士,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像科研工作者,看上去像普通农民。

  “北豆”南种,这是他们在三亚的第一次尝试,成功的背后,还有不少曲折的故事。“南繁南繁,又难又烦。”这句话,在这片大豆养殖基地似乎尽数体现。刘方东说,在春节前,受低温天气影响,他们选育的大豆病虫害非常严重,也影响了大豆的生长,研究进展遇到困难,但在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高位嫁接本校优质学术资源后,今年3月首次将南京农业大学热带大豆选育团队引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基地开展大豆育种攻关工作。随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共种植大豆15亩,包含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本以为试验不会有新进展,但在技术人员的细心管理下,大豆结荚不错,还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刘方东说,通过多种农药配伍交替使用,抑制了害虫的进一步危害,使得试验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4份大豆品种的亩产超过500斤,其中,“桂豆105”亩产649斤。

  时间短、产量高,这是大豆在三亚取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据了解,大豆种植的收获期一般为110多天,但在三亚种植减少至70多天,是因为三亚拥有优越的光温条件,加速了大豆育种的进程。刘方东说,按国内育种一年两代的育种速度,一个新材料选育要10年时间,但在三亚能将新材料的选育时间缩短一半,快速提升育种进程,这为新品种的选育节约大量时间。

  “七月,海南正值夏季,多雨水、多台风、多虫害导致科研工作进度缓慢。如果天气‘帮忙’,能为育种工作省很多事。”刘方东说,三亚雨水多,大豆收获季节在高温,潮湿不稳定的情况下易腐烂,加上育种基地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冷库、温室及晒干的场地等保证大豆的生长环境和收获后的保存环境。为了育出好品种,从3月份开始,刘方东早出晚归,天天“泡”在田地里,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工夫不负有心人,刘方东发现,春季在三亚育种有个“问题”:这时正赶上冬季瓜菜种植,大豆容易吸引周围农民种植的瓜果地里害虫,几乎将豆田里的叶子啃食殆尽,防治虫害的农药比北方多出许多。“在三亚育种还有很多好处,看!这个豆荚的豆很大,比在北方种植的偏大,这也是亩产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豆养殖基地里,刘方东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还发现,在这里种植,大豆的植株很高,育种植株高度达到80-90公分,虽然种植得密,但是并没再次出现倒伏的现象。此次种植15亩是小试牛刀,给刘方东的惊喜不仅如此。他说,除了产量,大豆植株高度及豆子大小和收获的时间缩半,相对北方地区有特别大程度的改善。

  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在基地的大豆还是一片绿,植株长得好,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刘方东说,在北方,大豆收获的季节在秋天,大豆成熟后,叶子变黄掉落,的豆荚便尽在眼底,很方便采收。而在三亚,要翻开茂密的绿色,才能将大豆逐一采下,目前他正在琢磨如何改良大豆品种成熟后能自动黄叶落叶。

  刘方东说,这一次成功对下一步的育种工作更有信心。下一步,准备在实验田内建设钢结构塑料薄膜隔离大棚,让大豆春夏秋冬都可以种植,适应气候,达到一年五季的育种。

  “在这边选育出好品种,向东南亚地区推广种植,解决我国的吃大豆难题。”从北到南,10年来,潜心大豆研究的刘方东和其团队的志向并不在止于此。育出好品种,推广大面积种植,让国人吃上自己的大豆,才是初衷。

  刘方东说,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约1.1亿吨左右,目前90%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攀升,因而饲料蛋白需求也不断上涨。进口大豆除了榨油外,主要的缘由是用榨油后剩下的豆粕作为畜禽水产业的蛋白饲料。

  如何解决吃上好“豆”的难题,南繁育种是个好出路,但摆在刘方东面前的“难题”不少。首先,科研人员住宿生活条件差,大多租农户的房子,其次,南繁育种地租和工人成本比较高。最重要的一点是,田间道路、灌排水设施、农田输配电等基础条件有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支持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重大品种繁育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刘方东相信,南繁基地正加快科研配套服务区建设,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南繁硅谷正呼之欲出。

  眼下,刘方东最关心的还是如何研究适合在东南亚进行推广的大豆性状。“研究大豆在东南亚地区的适种,寻求崭新思路,创造农业先进性需要很多年,我将花更多时间研究它。”刘方东说,一个新材料选育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达到完全运用扩展东南亚市场至少需要20年,利用三亚一年能够达到五季的光温种植优势,将有力推动东南亚地区大豆育种研发工作,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上一篇:永胜县引入新品种株芽魔芋 下一篇:政府信息揭露
关闭 上海五星体育直播app下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