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由于植物需要较多,而土壤中含量却较少,所以要用肥料补充。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氮元素主要是促进植物枝叶生长,可使植物枝繁叶茂,叶片葱绿,观叶绿植对氮肥的需求量最大。
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也可以促进植物花芽分化,果实膨大,有促花促果的作用。
钾则是参与植物代谢的全过程,是植物代谢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钾肥不足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造成植物生长矮小。
钾是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钾在植物体内一般占干物质重的 0.2%~4.1%,仅次于氮元素。
据 IFA,2019 年全球钾盐资源的 83%(折 3400 万吨 K2O) 用来生产农用化肥,另外 17%应用在工业上。化肥主要包含三种重要的营养元素(氮、磷、 钾),其中钾被称为植物生长的“高级营养素”,被广泛施用于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能起到增产提质的作用,其角色无法被其他营养素取代。钾肥中氯化钾占比最大(约 90%),其他 还包括硝酸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等。据 CRU,钾肥在三种单质肥消费总量中占比约 17%, 2019 年全球氯化钾实物消费量约 6460 万吨。
据毛翔《全球钾盐资源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成因》,全球钾盐资源分布不均,大多分布在在海相、海陆交互相蒸发盐盆地中,分为固体钾资源和液体钾资源两类,并以固体矿为主。固体矿的生产方法有干式竖井采矿法和湿式溶解采矿法,干式竖井采矿法适用于较浅矿藏;液体钾资源的主流开采方法有冷分解—浮选法和反浮选—冷结晶法,其中反浮选—冷结晶法为国内主流工艺。
相比于氮肥和磷肥,全球钾盐分布相对不均,钾肥资源大多分布在在北半球。,可开采储量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中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全球储量最高的 3 个国家占比超过 60%,我国作为储量第4的国家,占比不足 6%。尽管国际钾肥联盟破裂后,国际钾肥价格整体下行,但钾肥巨头(前 7 企业)占全球产能比例仍超过 70%。
氯化钾进口依赖度较高、国际因素影响大。氯化钾主要使用在于农业生产,是用量最多、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钾肥产品。在我国,氯化钾进口依赖度较高。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 年 1-10 月国内氯化钾进口总量占表观消费约 58%。因此氯化钾的国际价格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目前我国氯化钾进口国主要是俄罗斯、加拿大和白俄罗斯。2021 年 1-10月,以上三个国家进口占比分别为 32%、25%和 23%。
钾可开采储量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中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全球储量最高 的 3 个国家,根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世界矿产品摘要 2019》,2018 年,这 3 个国家钾盐储量分别为加拿大(25.64%)、 白俄罗斯(19.23%)、俄罗斯(12.82%),合计占全球 60%以上的钾盐储量。而我国钾盐可采储量仅仅为 3.5 亿吨(折 K2O), 位居全球第 4,但按目前我国每年产能规模估算我国钾盐可采储量仅够开采 20~30 年,如果考虑到经济性可开采时间将会更短。
全球钾盐资源分布的集中也导致了全球钾肥行业的高度垄断。2013 年 BPC 破裂之前,国际钾肥行业分为三大联盟:加钾、 美盛和加阳组成的 Canpotex;白俄罗斯钾肥和乌拉尔钾肥组成的 BPC;除此以外还有以色列 ICL 与约旦 APC 的合作组织。2013 年之前,国际钾肥价格被 BPC 和 Canpotex 联盟的定价高度垄断,2013 年乌钾退出 BPC 以后,钾肥价格下降进入相对 低迷。但从产能占比来看,截止 2018 年底,Nutrien(加钾和加阳合并)、美盛、白俄罗斯钾肥、乌钾、K+S 和 ICL 七家国 际巨头的产能合计仍达到 7140 万吨,占全球钾肥产能的 74%。
从需求来看,由于钾肥的主要需求在粮食种植,与世界人口、新兴市场消费升级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且具有一定的需求刚性。根据美盛的预测,全球钾肥的需求从 2020 至 2024 年仍将保持年均 3.1%的增长。
从我国的钾肥供需来看,尽管受到农药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影响,我国化肥施用量自 2015 年以来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从钾肥(单质肥)施用量来看,仍维持在 600 万吨左右的水平。
而从产量来看,我国钾肥(氯化钾)产量最近 3 年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进口依赖度进一步提升。2019 年,我国氯化钾产量 634 万吨,而进口量达到 907 万吨,进口依赖度达到58.8%。
我国的钾肥产能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和四川。我国的钾盐资源可大致分为盐湖型钾盐矿床、地下卤水型钾盐矿床 和沉积型钾盐矿床。尽管国内地矿行业在钾盐勘探领域投入较大,但目前具备开采潜力的查明矿区仍集中在青海察尔汗盐湖 和新疆罗布泊现代盐湖地区, 以现代盐湖型钾矿为主。
其中青海格尔木地区占我国氯化钾产能超过 85%,且其余小的氯化钾产能也大多分布在在青海。而从硫酸钾来看,国投罗钾(新疆罗布泊)占中国硫酸钾产能的 52%,其接近 200 万吨的产能远超其他小的硫酸钾企业。
2020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规定钾肥储备进口肥占比不低于 80%,且钾肥实行全年储备,凸显了钾肥资源的稀缺性。我国目前钾肥高度集中于青海盐湖地区,目前年产量在600万吨附近,占我国钾肥需求的近50%,但盐湖钾肥面临过度开采产量下降的风险,这将不利于我国在谈判国际钾肥大合同中的议价权。因此当务之 急,一种原因是加大进口储备保护我国钾肥资源,另一方面长期而言需要在海外获取钾肥资源。
2020 年 4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规定,为保障春耕期间化肥供应 与价格基本稳定,减少国内钾肥资源消耗、满足国内钾肥需要,特制定办法。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分为钾肥、救灾肥、春耕肥三部分。
对于储备规模,钾肥储备规模随着救灾肥、春耕肥储备规模的减少,逐步增至一定规模并保持稳定。钾肥储备进口肥占比不低于 80%,且钾肥实行全年储备。
对于钾肥承储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钾肥、救灾肥承储企业,提供政策性信贷支持。对钾肥承储企业给予固定金额补助, 补贴标准按照中标企业中的最低报价确定且不高于现有水平。
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报告:到 2020 年中国所需的 45 种主要矿产可以基本划分为能够保证(煤、钨等 24 种)、基本保证(钛、硫 2 种)、短缺(石油、铁等 10 种)、严重短缺(钾、钴等 9 种)四类,其中严重短缺的 9 种矿产为:钾、钴、铬、铜、锌、锶、硼、金刚石、铂族元素。此外,自然资源部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也将钾盐列为 24 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从我国的钾肥实际产量来看,以氯化钾产量最大的两家企业来看,2015 年-2017 年,盐湖股份的产量出现连续下 降。2018 年-2019 年,盐湖股份的产量逐渐上升,但藏格控股的产量从 2017 年的 184 万吨显著下降至 2019 年 104 万吨。尽管察尔汗盐湖总产量(青海盐湖+藏格控股)近 3 年保持在 630 万吨左右的水平,但藏格控股的产量持续性下降及盐湖开采难度的加大,仍使得我国钾肥产量面临过度开采最终产量下降的风险。
据百川资讯,我国 2019 年钾肥产能1392.5 万吨/ 年,产量954.9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9%,较 2018 年降低9pct。2019 年我国进口钾肥 914 万吨,同比+22%,对外依存度较 2018 年提升 8pct 至 50%。有一组数据有必要注意一下,2016-2019 年间,国内钾肥产能由 1364.5 万吨提升至 1392.5 万吨,增长幅度约为 2%;同期,国内钾肥产量由 1143.7 万吨逐年下滑至 954.9 万吨,下降幅度达 16.5%,国内钾肥产能和产量差额逐年扩大。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同时中国可以通过自产钾肥满足约 50%的需求。2020 年 4 月 30 日,由中化、中农和中海化学组成的中方钾肥谈判小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与世界钾肥最大的生产商之一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就 2020 年钾肥海运进口合同达成一致,合同价格为 CFR 220 美元/吨,较 2018 年合同价格下降 70 美元/吨,继续保持全球钾肥价格标杆地位。中国钾肥大合同谈判价从历年价格来看,与东南亚 CFR 现货 价的价差在 20-30 美金/吨左右。
如果未来中国钾肥产量下降,则有可能使得大合同谈判受一定的影响。因此,增加钾肥进口储备成为当务之急,另外,在国内钾矿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投资海外钾矿资源则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