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与乡民在元谋南繁基地收割燕麦育种加代种子。本报记者徐鑫雨摄/光亮图片
都接近傍晚了,焦明大也顾不上吃饭,背上网袋,火急火燎地向实验田箭步走去。“我最记挂的便是这些宝物!”只见他捧起两穗麦子,小心谨慎地层层扒开调查长势,哈哈一笑,“你看它俩一起种的,穗形不一样,高矮也不一样!我便是要从这片实验田里选出一个蛋白质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小冰麦!”
焦明大是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2021年,他来到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南繁村,展开“小冰麦33”种类选育,“南繁村四季如春、没有隆冬。我在南繁培养一季,回东北再培养一季,一年能培养两季乃至三季。曾经培养一个小麦新种类至少需求十年,在这儿四五年就可能培养出来”。
在育种学上,“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等夏日作物的育种资料,在当地秋季收成后,冬天拿到我国南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衍和选育的办法。得益于渐渐的变多像焦明大这样来自北方的科研单位的育种专家,到南繁村展开加代扩繁作业,现在,南繁村终年为国内外85家科研院所加代扩繁育种,成为麦类、青稞、蔬菜加代扩繁的重要基地。这个金沙江岸的小村庄,已成为全国出名的“育种天堂”。
“仲书记但是‘土专家’!幸亏他的技能上的支撑,咱们的小麦和牧草杂交选育才逐渐走上正轨!”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金百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霞一行来到南繁村,“咱们在南繁村租土地,托付协会供给‘耕耘一条龙’保管服务,咱们只需阶段性地过来,比自己办理能省一半的本钱。”
陈少霞连声称誉的仲书记,名叫仲家楷,是南繁村党支部书记、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1981年起,仲家楷跟从来元谋育种的中国农科院专家学习、研讨育种,一晃40多年,不只自己成了育种专家,还把南繁村乡民们带成了育种能手。
“专家教我,我教乡民,乡民又教专家。”仲家楷嘿嘿一笑,满脸自豪,“不信你去田间地头瞅瞅,其他村乡民干活拿锄头,咱们村乡民都拿镊子、剪子做杂交,咱们南繁可谓家家有技能!”
但在曩昔,一个“难”字,足以来描述育种作业——专家们无处住、无地用,乡民更是不明白啥叫育种。
“一粒种子,事关中国人的饭碗安全,有必要掌握主动权。”为做好育种作业,带动乡民增收,仲家楷自筹资金盖起专家楼,处理育种专家的吃住问题,还常常在家门口、在田间地头搞土地办理训练。他还探索出“协会+公司+农户+基地”开展形式,推行育种技能,发动乡民办理实验田。现在,协会带动1200余户农户从事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繁制种及高质量西红柿、菜豆、洋葱等蔬菜出产栽培,带动户均年增收10000余元。
“乡民办理实验田,每天能赚120元还管饭,育种土地流通费用也从每亩5000元至15000元不等。”仲家楷说起农田那些事儿想都不必想,“南繁村的乡民都知道田间地头多是实验田,都很珍惜田间作物,不会随意采摘。现在,乡民不只能从事田间办理,还能进行杂交授粉、杂交判定等作业,村里的‘土专家’渐渐的变多!”2024年,南繁种子繁育协会共安排各类训练20余场,训练技能骨干80多名,育种规模包括粮食、蔬菜、花卉、瓜果、油料五大作物种子系统的50多个种类几千个种子组合。
专家楼下,焦明大、陈少霞一行,每人手里拿着好几把割下来的麦穗,满脸笑意。“你看我最近培养的这个麦子,颗粒丰满,很有期望!”“是呢!这麦子是啥和啥杂交的?给咱们泄漏泄漏?”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评论半响却不歇嘴。
记者了解到,南繁村成为“育种天堂”,还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种业继续不断的扶持投入——建造智能大棚、智能节水等基础设施,扶持种子种苗企业研制推行新种类,强化产学研结合,创立南繁村所在地元谋县为国家级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
“2024年,元谋县育繁种面积达4.17万亩,种子产量405万公斤,种业归纳产量达12.3亿元,培养出了‘藏青20’‘藏青690’等优质麦类种类。元谋已成为以十字花科蔬菜、春小麦为主的国家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制种中心。”元谋县种子(种业)推动组副组长张雷说。
下午,迎着太阳,仲家楷又和育种专家们来到实验田调查小麦长势。眼看着一粒粒种子“落地生金”,拔节成长,他们不由得手轻抚着麦秆说:“好啊,这茬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