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我国教育报》头版以《甜龙竹笋冬日也能“冒尖”》为题,报导我校科技特派员深化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运用科研成果协助农户进步竹笋产值,点赞科技特派员们运用寒假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助力农人的钱袋子“鼓”起来。
这个寒假,我校广阔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依据各地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郊野大地上,深化全省各地以及海南、贵州等地展开科技服务,持续以实际行动助力村庄全面复兴。
“曾经种的甜龙竹笋要到夏天才上市,没想到现在冬天也能出笋,价格还翻了3倍,真得感谢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啊!”这两天,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一片基地里,看着刚挖出来的又大又嫩的竹笋,农户朱伯父笑得合不拢嘴。
甜龙竹笋,也叫甜笋,肉质新鲜、清甜可口、无涩无渣,是食用笋种类中的上乘种类。但以往都是夏天出笋,产值不高也卖不出好价格。
几个甜笋栽培大户听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桂仁意终年和竹笋打交道,刻不容缓地把他请到了海南。
“浙江的雷笋冬天能出笋且经济价值高,甜龙竹笋尚无冬天出笋事例,在技能上是一个应战。”桂仁意造访了多家农户,在具体研讨当地的自然条件后决议试一试。
第一步是给竹子定制“养分套餐”。竹子是喜肥植物,曩昔竹农们用的化学肥料形形色色,且上肥手法较为粗豪。桂仁意调研一番后,看上了当地一个饲养场,对那里产出的有机肥进行精细化改进,手把手教会竹农们运用功率更加高的水肥滴灌。
第二步是给竹子洗“日光浴”。海南日照足够,但每株竹子每天承受多少时长的日照,是有考究的。一亩种多少丛,一丛种多少株,桂仁意和他的研讨生团队进行了精细化的定量分析,提出最为科学合理的竹林结构布局。
朱伯父和记者说,甜龙竹笋假如夏天出笋多,冬天就很难长出来。所以桂仁意教授了一整套技能办法,让夏天的竹子少出笋,把最佳的出笋时刻改换到了冬天。
这几天,朱伯父的甜龙竹笋迎来了收成。冬天的笋尽管个头没夏天的大,但口味没有不同,且正好赶在新年前后上市,销量火爆。据悉,昌江黎族自治县已栽培冬天甜龙竹笋200多亩,亩产值达1.5万元。
“科技红包”让农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除了桂仁意,浙江农林大学还有112名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把这个寒假当作服务大众的好时机:畜牧饲养专家王翀给贵州省黔东南州送去了“秸秆饲料化运用及牛羊饲养”技能;中药资源维护与立异运用专家邵清松为浙江景宁的畲药栽培供给了新技能。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表明:“寒假期间教师学生放假,可是科技服务却不能放假。咱们的专家教授应紧记服务‘三农’任务,运用科研成果活跃服务社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