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秋播以来全省降雨日数及降雨量偏少、日照时数增多、日间气温继续高位及6次低温进程等要素影响,在田小麦两极分化趋势显着,假旺苗、动身提早、晚播迟发、受旱弱苗、旱冻叠加等现象都会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小麦冬春受冻危险。针对坏因影响,各地农业乡村部分活跃安排而且展开灌溉、叶面喷施调节剂等应对办法,取得了必定成效。近期湖北大部区域日最高气温攀升至20℃以上,据最新气象部分猜测,1月23日起将有全国范围内冷空气进程,24~27日先后影响中东部大部区域,带来8~12℃降温,湖北大部区域有10-25毫米降雨;2月22日前,全省气象条件仍坚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级特色,大部区域降水量较终年同期偏少1~3成,平均气温较终年同期偏高0.3~0.9℃,极点最冷气温北部-8~-6℃、南部-5~-4℃,冷暖崎岖大,1月底至2月初伴有雨雪气候,后期有2次冷空气进程,或许会出现在2月上旬末和中旬末。为强化小麦田管,下降冬春受冻危险,现提出如下田管技能定见,各地结合实际抓好分类田管。
(一)控旺转壮。对当时旺长小麦(契合以下条件之一:亩总茎蘖数超越70万,株高到达30厘米以上,叶片纤长超越20厘米,主茎开端动身伸长)或早春亩总茎蘖数超越80万的地块,特别是土壤疏松地块,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土壤表层枯燥、小麦处于动身阶段条件下于上午11点至下午4点之间抢晴进行,按捺顶端趋势,压实土壤,削减跑墒,进步地温,控旺防旱防寒防倒。时应留意未来一周内不能有倒春寒等大幅降温气候或接连降雨气候,需轻压屡次,长势旺的小麦地每隔7天左右1次,长势正常的小麦地每隔10天1次;每次都要按同一方向进行,即让小幼苗每次都向同一方向倾倒,不行重复。
(二)促弱晋级。结合1月中下旬降雨进程,对当时晚播迟发、长势偏弱小麦(主茎叶龄3~4片)及时追施促蘖肥(腊肥),对3叶期以下小麦可叶面追施成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促快发。对未降雨区域且旱情较重地块,此类受旱小麦表现为叶片矮小、分蘖缺乏、根系触摸不到底墒,应及时喷灌或滴灌,缓解旱情影响,一起追施尿素促进受旱幼苗敏捷康复成长。不行洪流漫灌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根系生机,坚持土壤5~10厘米深土层含水量在70%左右为宜(土壤润而不湿,手捏不成团)。对存在必定旱情但植株发育较为正常、长势较为均衡、根系能触摸到底墒的田块,可不必灌溉,避免温光水相遇导致旺发。
(三)杂草化除。化学除草对环境特别是气温要求严厉,年前化除最佳温度主张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10℃以上,且用药前3天、后5天内无霜冻和降雨的晴天,在10时至16时展开,有利于药剂的快速枯燥与浸透,削减因露珠、雨水冲刷导致的药剂丢失,一起避开了迟早低温时段可能对小麦形成的寒害以及正午高温时段的灼伤危险。麦田出草一般有两个高峰期,即耕种后10~30天和翌年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冬前杂草小、对药剂灵敏,麦田除草应捉住冬前杂草灵敏期施药。上一年秋播以来,部分地块因旱情或耕种偏迟未能到达有用化除方针,近阶段及冬天土壤较为干旱不宜施药除草,避免带来药害,加重弱苗转化难度,可待春季气温上升平稳且墒情适合时及时进行杂草化除予以弥补。对化学除草带来的幼苗发黄等现象,可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碧护等调节剂做修正。化除时应留意依据田间杂草类型挑选适合的除草剂,切勿盲目加大用量,不能重喷、漏喷,对盛药器皿进行二次清洗,药剂需二次稀释,拌和均匀。
(四)病虫防控。据全国农技中心安排全国植保系统和科研教育单位专家谈判剖析,估计2025年全国小麦严峻病虫害整体侧重产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侧重至大盛行危险高,条锈病在汉水流域和西北麦区部分侧重产生,茎基腐病在湖北也呈逐年扩展盛行。本年气温偏高,有利于加重蚜虫、麦蜘蛛的产生和为害,可结合叶面喷施进行蚜虫、麦蜘蛛的防治作业。继续重视小麦条锈病防治,带药侦办、打点保面。
(五)低温防备。湖北小麦越冬阶段主茎叶龄在5.5~6.5片叶时抗寒才能最强,超越目标即到达7~8片叶以上处于动身阶段和现在还处于3片叶的小麦,抗寒才能较弱。各地应自动做好防冻害预案,降温之前对缺墒田块应及时灌水,防护或减轻低温冻害,对已拔节的麦田在低温降临前叶面喷施植物成长调节剂增强抗寒性。冻害产生后2~3天内查询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越10%的麦田及时追肥,促进高位分蘖成穗。及时清沟理墒、疏通表里沟系,确保排水疏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实在避免春季连阴雨气候导致十分严峻渍害。